星期四 , 3 月 30 2023
Home / 三高中風 / 心肌梗塞不能拖 謹記「保心三招」別錯過黃金治療期

心肌梗塞不能拖 謹記「保心三招」別錯過黃金治療期

研究指出,疫情期間心肌梗塞就醫率下降,高達85%的病人表示害怕就醫感染新冠病毒;另有55%的病人擔心自己會增加醫療負擔而不願意就醫。台灣40家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數據顯示,2020年2至4月(新冠肺炎大流行期)比起2019年同期,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至醫院救治時間,從142分鐘提高到180分鐘,多拖了近40分鐘才就醫,恐錯失黃金治療期。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醫師指出,近一個月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病危比例有提高,有些病人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從症狀發生至灌流的速度是影響死亡率的關鍵,可分為三個時間段:症狀發作至救護後送時間、救護車運送時間、到院後緊急心導管時間。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醫師指出,冠心病的高風險族群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功能不良或有過心肌梗塞病史者,若身體出現異狀如胸痛、胸悶、上腹痛,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且症狀持續超過30分鐘,就要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請叫救護車送醫,切勿拖延。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與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共同強調,慢性病患於疫情期間,因宅在家中往往飲食增量、運動減少、服藥不規律及延遲就醫,造成風險大幅上升,心肌梗塞可能因此增加。建議病人應積極遵循醫囑用藥、控制健康指數,除避免心肌梗塞發作,萬一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後也降低發展成重症的風險。

呼籲高風險族群以「保心三招:規律用藥、備小卡、急送醫」關注自身健康,懷疑出現心肌梗塞症狀時,要立即呼叫救護車就醫,為自己及醫療團隊爭取黃金急救時間。

慢性病良好控制 降新冠重症風險

葉宏一理事長指出,慢性疾病病人於疫情期間更應積極遵循醫囑用藥,尤其是有心肌梗塞病史者,每七人就有一人會在一年內復發,若未妥善控制三高、不遵循醫囑服用抗血小板等藥物,復發機率會更高,但遵循醫囑不只避免心肌梗塞發作,更可降低萬一感染新冠肺炎後發展成重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中,糖尿病病人為一般人的8倍,心血管疾病病人更為一般人的11倍,葉宏一理事長說明,慢性疾病病人發展成重症肺炎、甚至死亡的機率較高,因此,慢性病人良好控制疾病與防疫本身同等重要。

保心三招 教你自救超前部屬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及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呼籲,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如三高、慢性腎臟病、有心肌梗塞病史者為健康超前部屬,依照「保心三招:規律用藥、備小卡、急送醫」做好準備:

一、 規律用藥: 慢性病患應遵循醫囑,切勿自行減藥避免復發,疫情期仍可透過安心就診方案定時回診拿藥,包含各醫院提供之遠端視訊門診、戶外安心門診、戶外慢箋領藥。

二、 備小卡:民眾可放置就醫小卡,填入慢性病史、用藥資訊、就診醫院,並告知同住者或打119時告知小卡上資訊,救護人員能更精準判別病情後送正確醫院,也幫助到院後醫師精準用藥、提高診治效率。

三、急送醫: 謹記心肌梗塞症狀保命口訣:「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出現症狀時立即呼叫119送醫。若救護車到達前已休克昏迷,旁人應協助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CPR)搶救,若現場有第三人請至最近的體外去顫器(AED)地點取回機器來搶救。

更多健康資訊:

推薦閱讀

降血糖藥引發低血糖症狀? 食藥署:服「這兩類」藥物記得要進食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