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乳(Royal Jelly),又稱蜂王漿,自古以來就在傳統醫學中使用,特別是在亞洲及古埃及蜂療法中,它目前被用於製藥和化妝品領域,並作為非處方功能性食品銷售(其它常見的蜂產品尚有蜂花粉、蜂蜜及蜂膠)
各種研究報導了蜂王漿對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抗菌作用,同時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降血壓、抗腫瘤、抗高膽固醇和抗炎效果。
在實證醫學中,攝取蜂王乳有什麼功效(好處)?有副作用及禁忌嗎?詳見內文分析
蜂王乳是什麼?
蜂王乳(Royal Jelly)是蜜蜂下頜和下嚥腺分泌的一種白色或淡黃色的乳脂物質,這是女王蜂在幼體和成年階段唯一的食物
與工蜂的食物(花粉、花蜜和蜂蜜混合物)相比,蜂王漿含有更少的水和四倍多的糖、更多的蛋白質和不同濃度的礦物鹽
這種獨特的蜂王漿成分導致基因表達的改變(通過表觀遺傳機制),讓女王蜂與工蜂的壽命及身體功能截然不同,例如,女王蜂可以活到5歲(工蜂們通常活45天),且每天可產下2000-3000個蛋。
蜂王乳的組成物質有哪些?
從化學的角度來看,蜂王漿是由67%的水,16%的糖,12.5%的蛋白質和氨基酸,5%的脂肪組成的乳狀物質。此外,它含有大約1.5%的礦物鹽(主要是銅、鋅、鐵、鈣、錳、鉀和鈉)和少量的類黃酮、多酚和維生素(生物素、葉酸、肌醇、菸鹼酸、泛酸、核黃素、硫胺素、維生素E)
- 5個必知的蜂王乳(漿)真相
蜂王乳被推薦的實證功效(療效)有哪些?
1.蜂王乳降膽固醇
膽固醇(Cholesterol)是細胞膜和類固醇激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能合成大部分所需的膽固醇,其餘的則來自飲食。
由於膽固醇不溶於血液,所以它與蛋白質和磷脂包裹在一起,形成在血液中循環的脂蛋白複合物,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C)和乳糜微粒。
美國心臟協會(AHA)估計,超過1億美國人的膽固醇水平過高(>200 mg/dL), 其中3400萬人的需要進一步治療。
一則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為期3個月,對象為40名輕度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指出,口服蜂王乳能明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水平。
另外,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水平沒有顯著改變。
*結論:蜂王乳對於調節膽固醇或許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研究加以佐證
2.蜂王乳促進健康
健康,正如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所定義的,是指身體、社會和精神完全健康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衰弱。
而適當的營養對於生長、發育、肢體活躍、生殖、哺乳、從疾病和傷害中恢復以並在整個生命週期中保持健康都是必須的
一則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試驗(為期6個月,對象為61位健康成年人)指出,相較於未食用的對象,食用蜂王乳(日劑量100毫升)除了能促進心智健康(以SF-36量表衡量),還能改善紅血球數量(red blood cell counts)、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空腹血糖、胰島素生成指數(insulinogenic index)、脫氫表雄酮(DHEA-S)、睾酮(testosterone)數值。
*結論:攝取蜂王乳有助改善紅血球生成,葡萄糖耐受性和心智健康,對健康促進可能有潛在幫助。
3.蜂王乳有益血糖控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種表現為高血糖的慢性代謝綜合征,由於沒有成熟的治療方法,必須在仔細監測血糖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定期注射胰島素和相關藥物來治療。
維持血糖控制對患者的生活品質至關重要,並可避免嚴重的繼發性併發症,如糖尿病神經病變,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的微血管和大血管變化。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5則隨機對照試驗,共335位參與者)指出,口服蜂王乳雖然能降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但幅度未達統計顯著。註1
*結論:口服蜂王乳對於血糖控制沒有明顯幫助,但受限於所含研究的方法學問題及潛在干擾因子,仍需更多研究確認其臨床效益
4.蜂王乳有益全身性紅斑狼瘡
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可影響所有年齡、民族和性別的自體免疫疾病,但90%以上的新出現SLE患者是育齡婦女
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多系統微血管炎症為特徵,產生大量自身抗體,尤其是抗核抗體(ANA),常見症狀包括:發燒、不適、關節痛、肌痛、頭痛、食欲和體重下降,嚴重可導致腎炎、神經系統問題、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一則開放標籤研究(為期12周,對象為20位罹患全身性紅斑狼瘡兒童)指出,口服新鮮蜂王乳(日劑量2 g)除了能改善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評分(SLEDAI),還有助於增加CD4+及CD8+調節性T細胞,並降低凋亡CD4 T淋巴細胞數量。註1
*CD4+及CD8+調節性T細胞與外周免疫耐受有關,若過低可能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細胞凋亡增加也是造成SLE發病因素之一
*結論:口服蜂王乳有助於改善臨床嚴重程度評分和相關疾病生物標記,對疾病控制或許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需要更多大範圍隨機對照研究來確認臨床效益
5.蜂王乳改善經前症候群
經前期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是一種生育年齡女性常見疾病,特徵為經期前期開始的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不適(發生率約介於30%- 80%)
常見症狀有四肢腫脹、腸胃問題(食欲減退)頭痛、焦慮、沮喪、疲勞、水腫、關節痛、肌肉痛、背痛、乳房壓痛等,而這些症狀也常因人或時間出現極大差異,嚴重時甚至影響到家庭、社交或工作。
而經前症候群成因仍眾說紛紜,但最大的因素還是歸咎於荷爾蒙波動,其它像是神經傳導物質、前列腺素、壓力、年齡、飲食、藥物、婚姻狀態及生活型態也都有影響,因此對症治療有一定的困難度
一則隨機三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為期2個月,對象為110位患有經前症候群,且未有生殖系統疾病或使用止痛藥的女性大學生)發現,口服蜂王乳(日劑量1000 mg)有助於改善經前症候群評量分數(premenstrual score,平均變化值達11.75分),相較於安慰劑組的1.20分,且未有任何副作用出現。
*結論:口服蜂王漿膠囊有助減少經前綜合症的嚴重程度,但受限於小樣本數及執行期間過短,仍需要進一步進行大規模、高品質的試驗加以佐證
6.蜂王乳改善更年期症狀
更年期指的是月經週期逐漸停止的階段,大約在40歲之後到50歲之間發生,主要由雌激素及黃體素改變所引發,大致分為三階段,perimenopause(完全停經前的一段期間)、menopause(完全停經)、postmenopause(停經後)
而主要的更年期症狀大多在正式停經前的8到10年出現,常見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入睡困難、記憶障礙、陰道乾燥、頭痛、心悸、關節僵硬及尿失禁等
據估計,多達85%的女性在她們的一生中都經歷過與更年期有關的症狀
一則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為期12周,對象為42位健康的停經後女性,患有更年期症狀,且未接受任何更年期藥物治療)指出:
口服蜂王乳膠囊(日劑量800 mg)有助於改善焦慮、背痛、腰痛(以更年期症狀問卷衡量)。
背後機制可能與蜂王乳所含的脂肪酸(如:癸烯酸10HDA及10HDAA)具有雌激素受體β調節性質、促進血清素生成及增加血流量有關
*結論:口服可蜂王乳可能有助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尤以改善焦慮,背痛,腰痛最為顯著,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
7.蜂王乳改善癌因性疲倦症
癌因性疲倦症(Cancer-Related Fatigue)主要定義為一種持續的、主觀的與癌症或癌症治療有關的疲憊感,與近期的活動不相稱,並干擾正常的功能(包括放射治療、化療、激素治療或生物治療)
在大多數研究中,30% – 60%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曾報告中度至重度疲勞,這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治療中斷,甚至部分在被診斷出癌症後的10年間會持續感到疲勞,對工作、社會關係、情緒和日常活動都有負面影響。
一則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為期4周,對象為52位接受激素治療、化療或放療的癌症患者)指出,相較於只使用蜂蜜的控制組,併用蜂王乳及蜂蜜能顯著改善癌疲憊狀態(以視覺類比疲勞量表/visual analogue fatigue scale及倦怠嚴重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衡量)。
背後機制可能與蜂王乳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腫瘤、免疫調節特性有關
*結論:針對因癌症治療所引發的疲倦症,口服蜂王乳及蜂蜜可能帶來緩解效果,但受限於小樣本數及介入期間短等問題,仍需長期大型試驗進一步驗證
8.蜂王乳有益乾眼症
乾眼症是多因素的淚液和眼表疾病,因淚液缺乏或過度蒸發有關,會導致灼燒、畏光、流淚和沙礫感。儘管這種情況很少導致視力喪失,但當症狀出現時,它可能會降低生活品質。
在流行病學研究中,根據疾病的定義和診斷,以及調查的人群、地理位置、氣候等條件,流行程度約介於7.4%至33.7%之間
一則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為期8周,對象為43位乾眼症患者)指出,口服蜂王乳錠劑(日劑量為1200 mg x6)能改善淚液分泌量,且特別以Schirmer基線值(Schirmer value)≤10 mm的對象最為顯著。註7
背後機制可能與蜂王乳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增加ATP、線粒體功能和AMPK的磷酸化有關
*結論:針對乾眼症患者,攝取蜂王乳有助增加淚液分泌量,對於病況改善有正面幫助,但仍需更多大型試驗進一步驗證
9.蜂王乳有益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炎(Mucositis)是頭頸癌(如口腔癌、鼻咽癌與食道癌)患者在經歷放化療後最常發生的副作用之一,化療患者約有15–40%發生率,而放射療法則逼近100%
而口腔黏膜炎主要症狀為黏膜組織潰瘍,導致疼痛、吞咽困難、言語障礙,嚴重時甚至造成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一則研究(樣本數13人)發現,預防性服用蜂王乳有助於降低因接受癌症放射及化學療法所造成的口腔黏膜炎發生率
而在放療結束後,第三級口腔黏膜炎(Grade 3 mucositis)僅在71.4%的蜂王乳使用者身上觀察到,相較於對照組的100%。
10.蜂王乳改善皮膚老化
人體皮膚中,90%由膠原蛋白所組成,能維持皮膚彈性及豐滿度,但一般過了25歲之後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並出現初老症狀
而女性到了更年期之後,雌激素缺乏更會造成皮膚老化加劇,出現皺紋乾燥失去彈性等肌膚問題
雌激素替代療法雖對膚質老化問題能帶來顯著改善,但長期其使用的癌症風險常讓人卻步
一則動物研究(對象為受卵巢切除術而缺乏雌激素的實驗鼠)發現,蜂王乳有助於提升皮膚細胞的膠原蛋白製造能力,或許能做為對抗皮膚老化的天然成分(具有美容功效)。
蜂王乳有副作用(禁忌)嗎?
對大多數人來說,適量口服蜂王乳是非常安全的,但還是有部分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曾被報導,多數與對蜜蜂相關製品過敏有關,包括氣喘、接觸性皮炎、腸胃不適、全身性過敏反應等,嚴重甚至可能導致休克死亡
使用禁忌(7 點安全注意事項)
1. 氣喘患者或曾對花粉、蜂蜜、蜂膠等蜜蜂相關產物過敏者勿用(可能誘發嚴重過敏反應,蜂王漿蛋白MRJP-1和MRJP-2被認為是主要的過敏原)
2. 有過敏體質者最好於使用前先小量試用(約0.1 g),如果發現症狀如口咽部瘙癢、消化紊亂、呼吸困難、粘液分泌過多、皮疹等,請立即停止使用。
3. 孕婦、哺乳媽媽、肝腎功能不良者勿用(相關安全性仍未知)
4. 可能具有降血壓效果(低血壓患者或服用相關降血壓藥物者請小心)
5. 可能干擾抗凝血藥物代謝,使藥效加重,因此勿一起服用
6. 動物與體外研究指出,蜂王乳中的中鏈脂肪酸物質(癸烯酸、癸二酸)具有雌激素活性,能調節雌激素信號,其次是活化內源性基因表現(雖然尚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相同效應),但為求安全,仍建議患有對雌激素敏感相關疾病患者勿使用,10種相關症狀如以下
乳腺纖維瘤(breast fibroids)
乳腺癌(breast cancer)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s)
子宮內膜異位(endometriosis)
子宮內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
卵巢癌(ovarian cancer)
男性乳房發育症(gynecomastia)
女孩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 in girls)
月經量過多(menorrhagia)
7. 青春期前的孩童及幼兒勿使用,蜂王乳可能有類荷爾蒙效應,可能會導致性徵提早出現或發育遲緩
蜂王乳怎麼吃?何時吃最好?
就目前研究,蜂王乳的最佳劑量依狀況而定,一般建議劑量為每天1 至5克,並連續使用30-90天,隨後休息10-30天。
蜂王乳可以每天服用一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後、空腹時服用,或至少在進食前15分鐘使用
不建議晚上吃蜂王漿,因為它會增加體內的能量,導致失眠。